西葫芦 发表于 2011-10-12 13:40:20

[推荐]摘抄:张与驰(乐亶)

<p><font size="4">      古人说:“张而不驰,文武弗能也;驰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”。当然,这里所说的文武,指的是文王武王,并不是练文习武的文武,但一张一弛确是所谓的道,也就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措施,或者也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,因而文学武艺也应符合这个规律才对。王宗岳在他的拳论中说:“蓄劲如开弓,发劲如放箭”。所谓蓄劲发劲,正是一张一弛。试看张驰二字,旁边都从弓,可知原来就是开弓和放箭的意思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"Times new=" size="4" Roman? New?> <wbr>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"4">       练拳的人,不大讲一张一弛,而只讲一开一合。所谓一开一合,就是一张一弛。不过就说到一开一合,便要懂得意气,若只从身形外面来看,不免造成误会。比如弓,它的一开一合和一张一弛是相符的,外形上一开一合,内力上便正好是一张一弛,故按外形便可辨其张驰。但按人来讲,比弓要复杂些,外形开合和内力张驰就不一定都是相符的了。。。。。。(此处略去300余字),所以是<b><u>开合难分而张驰易明,故不如先谈张驰问题</u></b>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"Times new=" size="4" Roman? New?> <wbr>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"4">       或问:杨澄甫所写练拳十要中说练太极拳全身<b><u>松开</u></b>,松开不就是全身放松?为什么又要说一张一弛呢?问得好,这个问题不清清楚,那就真正冤枉了杨澄甫。首先,我们来说放松问题,试想一想,全身放松后,除了就地躺下之外,还有什么其它可能呢?文王武王当时已认识到事物发展必须符合一张一弛的规律,不可能驰而不张,故说:驰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<b><u>练拳既是一种运动,就也必须一张一弛,或说一紧一松</u></b>,只松不紧要躺下,只紧不松也要僵住,其理甚明。其次,我们再把杨澄甫的练拳十要仔细看看,就可知道,他这句话是在解释“用意不用力”这个要点时说的。因此要彻底了解这句话,就必须全面的研究用意不用力的全部解释,方才不致误会。不难看出,全身松开的目的是是“不致有分毫的拙力”以便“轻灵变化,圆转自如”和“意之所至,气即至焉”。于是得到“如棉裹铁,份量极沉”之真正内劲。可见<b><u>“全身松开”是一张一弛中的总要求,而“放松”却是只是一个“驰”</u></b>。比方拉奏手风琴,可以说一拉一合的过程中,手风琴的皮老虎都处于松开状态,但如果只许放松皮老虎,就一定无法进行演奏了。实际上,即使是最强调放松的人,他既然在活动,就绝对不会只有放松的过程,一定也有<b><u>拉紧</u></b>的过程。<u>不过问题就在如果他一直力求放松,结果就会对任何较为显著的紧张,不分正确和错误,都一概加以避免,于是就把自己的拉紧活动一直退缩到尽可能低的强度范围以内。这种人有的表现为小手小脚,不敢放开,有的则表面是动作很大,实际是软弱无力。</u>再说,弓要用时先需上弦,<b><u>这在练拳也是一样,必须“上着弦”,不能尽量放松,否则就没有弹性了。</u></b>在这一点,那些主张全身放松的人显然也会搞错,而且,他的练法正好相反,即不但不“上弦”,而且是尽可能大大放松,只要仍旧站得住就行。<u>这种张得不足而驰之太过的练法,至多只能造就一张“软弓”,并且,这只在部分范围内才具有弓的弹性。</u>王宗岳说:气以直养而无害,劲以曲蓄而有余。才是正确的要求。<b>这种练法正和放松的练法相反,它要求不断增加自己的强度,争取做强弓强驽,故要在张的一方向采取积极的态度,只要弹性够,尽量张好了</b>,原是自己张自己,不会像弓一样被折断的,倒是驰的时候要注意,必须留几分劲,因为一种人也不像弓那样有根弦拉着,驰过头时,身边散乱了。当然,在驰的方面也要加以发展,以扩大适应性,但在用力方面讲,这比张的方面容易,故重点仍应先注意张的方面。</font></p>
<p><font face="Times new=" size="4" Roman? New?> <wbr>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"4">       说到张驰的<u>幅度</u>,这是个重要问题。依据上述意见,这<b><u>主要是个力量的幅度,而不单是距离的幅度</u></b>。再拿弓来讲,对于一定的弓,其张驰幅度最大时,蓄势最大,射箭也最远。但这个幅度在张和驰的两端都不免要受到限制,那就是尽量张到某个程度时会折断,而尽量驰到某个程度时又会散乱。因此,这个幅度也就被限制在折断和散乱的中间。我们注意在这之间的一段距离内,不论是张或驰,弓体中力的分布都有一个总的特点——均(这当然是按理想的弓来说)。也就是在每一瞬间,弓体中任何一点张的力量都是相等的,而且,整个弓体在张驰过程中,每一点张力的增减率也都相等。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,张力都很均匀,这便是弹性物体的供同特点。反过来说,若保持弹性,就定要注意均的问题。练拳当然比开弓射箭复杂得多,但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同样的概念来理解。<b><u>因此就可以知道,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,使拳必须力求在均的条件下,有最大的张驰幅度。</u></b>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"4"> <wbr></font></p>
<p><font size="4">         说到这里,我们把“在均匀的条件下有最大的幅度”的原则,再可以结合练拳来研究一下。上面在以弓为例时,假定的是某一张固定的弓,其均匀程度和幅度是固定的,因而其强度(即最大张力)是固定的,或是硬弓,或就是软弓。但对某一个固定的人来说,他的均匀程度和幅度却是可以变化的,而且,练拳的基本目的,也就是为要改进均匀程度和幅度,以求成为一张可硬可软的弓。那么在练拳中,应该先求均,还是先求幅度大呢?这却不一定了。<u>比方年轻人身体弹性好,就可以多练幅度,年纪大的和体质弱的则不妨多练均,再在较均的情况下稳步增加幅度。实际上,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度中,均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,而不是经常现象,练拳也当然不会例外。增加幅度破坏均势,再取得均势,其最终目标仍是均。而且,即使对个别的人,某个时期可能以练幅度为宜,过一时期便又可能以练均为宜了。</u></font></p>
<p><u><font size="4"></font></u> </p>
<p><font size="4">data/attachment/pw/2011-10/2011101213395442331.jpg<br/></font></p>
<p> </p>
[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-10-12 13:42:05编辑过]

yqx1111 发表于 2011-10-12 14:16:59

<p>好啊<img src="static/image/smiley/dvbbs/em05.gif" /></p>

丝白巾 发表于 2011-10-12 15:00:18

方向对了,但没细节,没有操作性

求真 发表于 2011-10-13 15:47:28

<p>结合战绵的练法,再无任何玄虚和悬念</p>

bb7s412h 发表于 2011-10-25 23:36:49

dtgf55 发表于 2011-10-28 20:48:47

dtgf55 发表于 2011-10-28 23:44:37

dtgf55 发表于 2011-10-29 16:50:10

dtgf55 发表于 2011-10-29 23:35:29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[推荐]摘抄:张与驰(乐亶)